电镀或电流工艺是用来描述通过电化学过程在自导电材料上产生金属矿床的过程。如今,它们多用于表面涂装。
曾经被用来创造雕像和纪念碑的电流成形术,今天几乎不用了。公元1800年左右,亚历桑德罗·伏打发明了电池,使电镀技术成为可能。他发明这种电池是与路易吉·加尔瓦尼的研究有关的,他也是今天镀锌的同义词。
在他的实验中,伏特发现,除其他外,铜沉淀在一根铁棒上,这根铁棒连接着他的电池的负极,并浸入硫酸铜浴中。为此,他把一根连接正极的铜棒也浸入溶液中。这个简单的程序至今仍被业余爱好者用来增强工件的铜质光泽。
后来,第一次有记载的镀金是在1805年由沃尔特的一个学生进行的,从1840年开始,这个过程被越来越多的工业使用。大约从1850年开始,用这种工艺生产真人大小的雕像,成本相对较低,电镀技术取得了胜利。
几个世纪以来,电镀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工艺,有许多可能的应用。除了塑料电镀和金属涂层的应用外,还区分了装饰性应用和功能性应用。表面的增强是该技术的一个用途的特征。例如,时髦的珠宝通常镀金、镀银或涂上其他金属。通过电镀增强的物体的典型例子是机动车辆中的镀铬部件、镀银餐具或闪亮的金属塑料部件。
然而,电镀在功能应用领域要重要得多。因为在专业进行时,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得很好,也很均匀,所以工件的涂布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技术上,也可以使塑料元件具有导电性,极大地拓展了电镀的应用领域。例如,螺丝为防腐蚀而镀锌,机器零件为更长的耐久性而镀硬铬,电触点为更好的导电性而镀金、镀银或镀铜。在功能性电偶塑料领域,可以找到注塑机的模具构造和直到1980年左右才发明的光刻-电偶压印技术。
目前,仅在德国就有约2100家注册公司,年营业额达83亿欧元,雇员约6万人。要成为一名电镀工(今天更简单地称为表面涂布工),在德国需要三年的培训,在瑞士需要四年的培训。进一步培训成为技术员是可以的,而且如果你有大学入学资格,你还可以学习或培训成为一名手工艺大师。